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中国首条智能农机生产线落地黑龙江

分享至

近日,中国首条全流程智能农机生产线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迈入“高精度、无人化”新阶段。该生产线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国内头部农机企业共同研发,年产能可达5000台智能农机,其中全球首创的“北斗+AI”无人驾驶插秧机已进入量产,首批产品将投入东北春耕作业。

智能生产线:从“制造”到“智造”

生产线集成5G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实现从零部件加工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在核心工艺区,六轴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装配插秧机导航模块,AI质检系统实时扫描设备性能,确保产品合格率达99.8%。“传统农机生产依赖人工调试,而这条线通过数据驱动,效率提升3倍以上。”项目总工程师王海峰介绍。

无人驾驶插秧机:黑土地上的“科技春耕”

作为生产线首批主打产品,无人驾驶插秧机搭载多模态传感器和自主决策算法,可适应复杂田间环境。测试数据显示,其日均作业面积达80亩,较传统机型提升40%,且秧苗成活率提高至95%。黑龙江省五常市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国表示:“过去10人一天插秧50亩,现在一台机器8小时就能完成,人力成本节省70%。”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赋能

黑龙江省农业厅厅长张伟民在投产仪式上指出,该项目是落实国家“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关键举措,预计未来三年将推动全省水稻种植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8%。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分析,智能农机不仅能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还可通过精准农艺管理减少化肥使用量15%-20%,助力“碳中和”目标。

据悉,黑龙江省计划以该生产线为枢纽,构建覆盖播种、植保、收割的全链条智能农机体系,并联合高校开设“智慧农业工程师”定向培养项目。到2028年,全省将建成20个无人农场示范区,推动粮食年产能再增50亿斤。

结语

从“靠天吃饭”到“数据种田”,黑龙江正以智能农机为支点,撬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这条生产线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里程碑,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石。随着更多“黑科技”农机的普及,中国农业的“未来图景”已清晰可见。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新发地蔬菜交易明年上楼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业信息交流
9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