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如马斯克般的行业巨擘,缔造农机界的‘特斯拉’,无疑是众多电动农机领域追梦者的心中愿景。然而,你是否真正洞悉马斯克其人,以及他如何步步为营,铸就特斯拉这一传奇?
《埃隆·马斯克传》或许能为国内电动农机领域的探索者们提供宝贵的启示。通过深入学习和借鉴马斯克的成功经验,你或许能成为农机行业的下一个马斯克,亲手缔造出农机界的‘特斯拉’。
一、一开始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
马斯克的愿景一开始就很宏伟:他的目标之一是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实现交通的电气化。
但马斯克的事业目标远不止商业成功,而是着眼于人类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他希望通过特斯拉推动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型,并通过SpaceX实现人类在火星的定居。这种使命感驱动他不断挑战传统,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马斯克绝非空谈家,他深知伟大目标需付诸实践。因此,他将几乎全部的心血与时间倾注于事业之中,对每个细节都苛求完美,精益求精。这种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使他能够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马斯克还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典范,他的知识跨越了多个学科。他凭借持续不断的学习,引领特斯拉在电池技术上实现飞跃,并让SpaceX在航天领域大放异彩。这种跨领域的创新能力,使他能够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功。
同时他还有清教徒精神,“我们现在不打算实现利润最大化,因为这会限制业务的增长及世界向电动汽车过渡的总目标”,2019年之前,特斯拉每个季度都是亏损的,但这是马斯克为了推动全球的电动汽车进程的有计划的亏损,不是公司没有盈利能力,而是把赚来的钱投入新产品研发、上新设备,建立新工厂上。
三、死磕产品
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毫无疑问产品是关键!马斯克和乔布斯一样都热爱第一性原理,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马斯克说他要制造出史上最好的汽车,所以无论是 Mac、iPhone、iPad,抑或Roadster、Model L、Model 3,都算得上是至臻至美的艺术品,从实用性、功能性和美学的角度都堪称完美,无论是粉丝,陌生人或竞争对手,只要坐进特斯拉的汽车,都会沦陷,从而无条件地支持马斯克以及特斯拉的产品。
马斯克和他的团队造车,还真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工匠精神,因为他们是重新发明了电动汽车,重新定义了汽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发明创造者,他们并不是把汽车做得更好,这样做就落入了匠人的窠臼。
马斯克重新定义了汽车并开启了电动汽车这个全新的品类。相较于同时期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的通用、本田等传统巨头,马斯克没有背负“成功者的枷锁”,因此能摆脱汽车行业的传统束缚,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设计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截然不同,它代表着全新的品类。相较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拥有诸多优势。然而,要最大化这些优势,设计师必须摒弃为燃油发动机而设计的底盘和车身,转而基于电动原理重新打造底盘。
根据电动车要用电力驱动的特点,特斯拉重新对汽车结构进行布局,把电池放在汽车底部,这既节省了空间,又使汽车的重心放低,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操控性,油车放发动机的前舱则可设计成“行李箱”,可以放东西,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能吸收碰撞的较长的缓冲区。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续航能力,特斯拉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不断优化其电动汽车,包括改进车身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优化全车身的热效管理。此外,特斯拉还致力于减轻车辆重量,例如通过采用更大容量的电池减少电池数量、优化电池连接工艺、减少电池包的模组使用,以及在车身设计上采用轻量化技术。这些努力使得特斯拉能够从零开始设计电动汽车,打造出具有全新性能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汽车。
值得关注的还有一个点是高度集成化。传统的汽车即使是智能化程度很高,仍然是一台组装的电脑加一堆硬件,这导致燃油车制造的高门槛和高成本,马斯克要战胜传统的燃油车,不是制造出更复杂和精密的汽车,而是用简单来对抗复杂——这就是高度集成化。
其中一项关键手段便是利用软件来统一管理和调度硬件。电动汽车中,电子和软件是汽车的核心,所以特斯拉开发了电动汽车的车机系统,汽车的所有功能都通过软件来指挥调度,甚至软件来实现硬件功能,另外更重要的是软件可以不断地升级。
如有用户反映Model S刹车距离太长,工程师们通过远程升级系统,给汽车下达命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在传统汽车行业是不可想象的,在传统汽车工业中,通常只有每年推出新车型时才会在功能上进行改进和升级,而电动汽车是个可成长、进化的新物种。
马斯克亲力亲为,遇到关键问题要克服,他就和技术人员、工人同吃同住在车间,马斯克告诉他的团队,任何产品问题,只要有需要他才会随时到现场解决问题,特斯拉的粉丝心疼他,捐款给他买了个床垫,
马斯克表示,他很少考虑营销,如果你开发出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产品,客户会不请自来。迄今为止,特斯拉几乎没有做过任何传统的广告宣传,也极少采用营销部门的那一套方法。
四、象卖时尚品一样卖汽车
特斯拉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百年的流通模式,直接颠覆了传统的4S店销售范式。
先说点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发明者,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第一品牌,产品根本不愁卖,甚至不需要做什么营销推广,但是这种惬意的现状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其实特斯拉早期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没有钱,所以就需要做很多低成本的推广活动,如特斯拉的创始人之一的威尔.尼古拉斯就曾经开着第一代Roadster跑车在南海滩的主干道上来回穿梭,让人们搭便车来推销,这可能是较早的体验式营销。
另特斯拉早期为了让人们接受自己的汽车,销售人员时常开着车到有意向客户的家里或公司,邀请他们试驾,营销负责人哈瓦西还使用了游击营销战术,比如把Model停在人流繁忙的地区,打开后备厢,然后坐在里面,在那里会吸引大量的人群参观、拍照,发朋友圈。
但真正值得学习的是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和体验营销。
特斯拉,作为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彻底改变了传统汽车制造商依赖4S店的销售模式。它采用直销模式,通过官方网站和直营店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从而省去了传统经销商的中间环节。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使消费者能够以工厂直销价购买车辆,还避免了经销商加价和砍价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特斯拉的体验式营销策略,或许正是从苹果公司那里汲取了灵感。在第一代Roadster跑车风靡一时之际,特斯拉在美国最为潮流的商超内开设了十余家时尚前卫的形象店,这些店铺均为工厂直营。店员们不仅鼓励游客试驾,就连孩子们也有机会体验驾驶的乐趣,并鼓励他们将照片分享至网络。这种做法与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强行推销截然不同,很快便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体验店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特斯拉重视KOL,也就是意见领袖,特斯拉推出了客户推荐计划,鼓励现有车主向朋友和家人推荐特斯拉汽车,成功推荐后双方都能获得一定的奖励,如免费的超级充电里程等。这种基于用户满意度和信任的口碑传播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特斯拉品牌的推广。
特斯拉从苹果公司汲取灵感,其产品发布会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在这些发布会上,CEO埃隆·马斯克亲自参与,通过引人入胜的演讲和演示,展示特斯拉产品的独特魅力。例如,特斯拉新款入门级电动汽车Model 3在发布后不久便收获了37.3万份订单,而电动皮卡Cybertruck在发布后一天内订单量就突破了14.6万份,订金收入达到1.96亿美元,预定量超过196万辆。这些数据证明了特斯拉发布会的吸引力,以及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总之,特斯拉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型的营销模式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产品,目前直营和体验的模式
五、融资很重要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特斯拉这种面向大众的汽车公司。
特斯拉的成功不仅建立在其产品创新上,还深深植根于其资本运作的策略。马斯克不仅在产品创新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资金和融资方面对特斯拉的贡献尤为显著,通过多次成功的融资活动,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马斯克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他是在半路上加入的,加入之后于2004年初领导了A轮投资,马斯克个人投了750万美元,马斯克就说服风投公司Compass Technology Partners和SDL Ventures以及许多私人投资者加入,这一轮投资中马斯克担任特斯拉董事长兼产品设计主管。
2007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向戴姆勒集团展示了由特斯拉改装的纯电动版smart,这促使戴姆勒集团在2009年与特斯拉签订了价值4000万美元的电池包供应合同,并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特斯拉9.1%的股份。这笔投资对当时处于资金困境的特斯拉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帮助其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
2009年对特斯拉而言是充满利好消息的一年。在6月,特斯拉不仅获得了美国能源部4.6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建设Model S的生产线,还额外获得了1亿美元用于建立新工厂。然而,特斯拉在2021年提前偿还了这笔贷款,尽管因此支付了罚款。
2010年6月29日,特斯拉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融资2.26亿美元。这笔资金对于特斯拉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的资金,而且帮助公司解决了产能瓶颈的问题,使特斯拉得以摆脱困境,继续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
六、向前辈和友商学习很重要
戴姆勒投资了特斯拉之后,对特斯拉开放了一些重要的技术。这家全球闻名的百年汽车巨头戴姆勒,不仅为特斯拉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度过资金紧张的难关,还带来了其在燃油车领域的成熟技术,例如降噪、减振、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此外,特斯拉利用了戴姆勒在工程、制造以及全球优质供应链方面的资源,这不仅加速了特斯拉制造技术的成熟,也提升了其产品的整体质量。戴姆勒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特斯拉的品牌价值,为特斯拉的产品增添了荣耀和光环。
正如专家所言,戴姆勒的加入标志着特斯拉开始制造真正高质量、经过精心设计的产品。
2010年,特斯拉又与日本丰田汽车签订了与戴姆勒类似的协议,丰田购买了特斯拉10%的股份,而丰田不仅是为特斯拉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特斯拉采用了丰田的精益制造技术,尤其是精益思想,可以说贯穿于特斯拉从建厂到出产品的全过程,特斯拉一体式铸压车身,就是受精益管理中绝不能产生额外的浪费的启发。
七、危机公关的技巧
任何取得成功的个人或公司,尤其是迅速取得成功的,都会招致怨恨。特斯拉也不例外,由于马斯克和特斯拉名头过响,在美国甚至反马斯克和做空特斯拉成了一个产业。
近期小米SU7高速公路上起飞烧死三个女大学生的故事让小米公司和“雷布斯”头疼不已,就连一向高调的雷军这次也表现出了罕见的局促,连续几天不敢露面,网民拍到雷军下楼迎接客人时一脸憔悴。
其实电动汽车的鼻祖特斯拉和他的实控人马斯克当年也遇到了和小米公司类似的问题,看看特斯拉是如何应对的。
尽管特斯拉一直自诩为历史上最安全的电动汽车,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沃尔沃等传统安全品牌相提并论,但2013年发生的一系列Model S自燃事件揭示了即使是高速行驶的电动汽车也无法保证绝对安全。例如,在华盛顿高速公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撞击路中央异物后起火,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车主对特斯拉的安全性表示满意,并计划再次购买。然而,仅一周后,另一辆特斯拉在墨西哥发生事故,尽管同样没有人员伤亡,但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关注。
但不幸的是不久后第三辆特斯拉也起火了,特斯拉股价暴跌,一些专业做空特斯拉和黑化特斯拉的人乘机煽风点火,特斯拉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再后来,特斯拉在2014年夏天打破了其无人员死亡的记录,当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一名驾驶着偷来的特斯拉Model S的司机不幸身亡,车辆在碰撞后起火。
第三辆特斯拉燃烧之后,起初,马斯克对此持观望态度,声称诸多媒体的报道'极具误导性'。然而,随着车辆燃烧事件频发,马斯克与特斯拉无法再置身事外,转而积极应对,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并与多家公众调查公司携手,力求还原事实真相,解答社会对电动汽车安全的种种疑虑。
特斯拉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包括提升汽车底盘高度以降低被尖锐物体刺穿的风险,以及对空气悬架进行在线更新和改进设计,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电池起火的可能性。
特斯拉进一步调整了Model S的保修政策,将因起火事故导致的损坏也纳入保修范围,即便是因驾驶员操作不当所致。
后来的问题则是自动驾驶系统,众所周知,特斯拉的电动汽车的卖点就是自动驾驶和智能化,与小米汽车一样,特斯拉的车型大多是跑车,其加速性能出众,这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连续发生多起自动驾驶事故之后,特斯拉降低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Autopolot的功能,让它显得不那么智能,且对行驶速度在不同的场景进行限制。
特斯拉的经验教训给国内的电动汽车企业,以及未来要做电动农机的企业一些有益的参考,技术还是要以人为本,超前的技术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八、不做独苗,而是打造开放的生态
全世界从事电动汽车的人都得感谢马斯克,因为从2014年开始,马斯克就开放了特斯拉电动汽车大部分专利技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事情的缘由是马斯克对其他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进展如此缓慢表示不满,所以决定开放核心的专利技术,以加速友商的电动化进程。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特斯拉早期是一家企业和丰田、本田、大众、奔驰、宝马、福特、通用等巨头在战斗,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正在制造的非特斯拉电动汽车,而是每天从世界各地的工厂中开出来的大量汽油车”。
不得不说马斯克是有大智慧,他把专利技术开放,就会凭空制造出大量的同盟军,虽然电动汽车企业之间是竞争关系,但是面对燃油汽车厂商时他们又枪口一致对外,在中国市场上,所谓的造车新势力分担了特斯拉的大部分负担,近几年国内反对电动汽车,针对特斯拉的负面消息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边倒地支持电动汽车,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成气候了。
后语:国内农机电动化进程尚显迟缓,领袖级人物与标杆企业亦尚未涌现。马斯克本人及特斯拉公司的成功,固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环境,但就电动化产品而言,它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可借鉴之处颇丰。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参阅埃隆·马斯克的一系列传记,以深入了解。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