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征程中,农机装备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郭洪恩接受了农业机械杂志记者的专访,介绍了该院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战略布局,并透露山东省农机院将立足山东省、面向黄淮海,在打造国家区域农机装备方面,围绕科技创新精准布局发力,同时作为首个地方科研院所承办好2026年度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开启行业协同发展新篇章。
专访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郭洪恩 党委书记、理事长、研究员
扎根齐鲁大地,构建“全国一流、区域特色、新兴领域”发展格局
作为山东省属唯一的农机装备研发机构,山东省农机院自1959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己任。目前,该院已建成农业农村部黄淮海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等13个部省级平台,汇聚260名职工,其中在编职工178人,形成“科研创新、产业开发、行业服务”三支队伍协同发展的格局。
大蒜直立栽种排种装置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省级农机科研院所,服务全国,聚焦产业需求,打造区域农机装备科技创新中心。”郭洪恩表示,当前该院已构建三大学科梯队:在玉米全程机械化、农机智能化技术、农机检测技术等领域争创全国一流,围绕葱姜蒜特色装备、畜牧养殖与废弃物利用装备、烘干仓储装备等深耕黄淮海区域特色,同时拓展设施装备与智慧节水、丘陵山地装备和农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形成差异化、梯队化、纵深化优势。
“十四五”成果丰硕:突破“卡脖子”填补空白
谈及“十四五”期间的科研突破,郭洪恩介绍,五年来该院主持省部级项目136项,总立项经费1.6亿元,其中“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与智能农机装备”国家重点专项项目,由我院专家主持2项,同时在多个细分领域实现技术跃升:
智能化实验室
大田装备:自主研发的高速精密排种器打破国外垄断,作业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已装备880余台套,入选2024年“山东好成果”;
特色蔬菜机械:全球首台大蒜正芽播种机补齐了大蒜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短板,实现正芽率90%、效率提升30倍,在“中国蒜都”金乡500余村推广应用,辐射黄淮海500万亩;
农机智能化技术:在耕、种、管、收全环节应用2万余台,在国内同行业高端产品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智慧灌溉系统
畜牧、加工装备:适度规模牛场成套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智慧粮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然而,郭洪恩坦言,我国农机领域仍存在一定短板:高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弱,丘陵山区和特色作物机械化率低,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依赖进口。“以山东为例,丘陵山区机械化率仅52%,比大田机械化率低40个百分点;大马力混动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智能收获机等仍存技术短板。”他呼吁行业集中攻坚“卡脖子”难题。
采摘机器人
未来布局:智能化升级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面对“十五五”规划,山东省农机院提出“农机由功能化向智能化升级”的主线,重点突破粮油作物高端化装备、设施农业智慧化装备、丘陵山地轻量化装备及特色经济作物专用化装备。郭洪恩特别强调智慧化趋势:“未来农机将深度融合液压电控、传感控制、生物环境等技术,实现自主决策、精细作业的‘机器代人’。”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该院探索出特色模式:
市场导向科研: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强化“市场意识、转化意识”培养,打造“试验室、试制基地、产业公司”三级转化体系,形成“科研-市场”闭环。
无形资产转化:以智能小麦播种机等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成立合资企业,打造高端农机品牌,引领行业发展。
V-emm高速电驱精量排种器
团队驻企攻关:派遣整建制团队入驻潍柴雷沃、山东国丰等行业头部企业,助力突破玉米收获机、播种机传感器等“卡脖子”技术。
排种器
人才强院:百万基金引才,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人才是农机院发展的第一资源。”郭洪恩介绍,该院实施“精准引才+分类育才”策略:设立百万人才引进基金,制定五年规划定向招揽高端人才;围绕科研和转化打造“科技英才、产业英才”两只青年队伍,构建“行业领军、学科带头、核心骨干”三级人才梯队。
近年来,该院自主培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2名、国家和省体系岗站专家7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青年英才11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卓越工程师等荣誉接踵而至,形成了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力的高质效发展格局。
首担轮值主席单位:荣誉与责任并重
对于即将承办2026年全国农机科研院所长会议,郭洪恩用“荣誉、责任、信心”六字概括。作为首个地方轮值主席单位,他坦言“责任重大、压力巨大”,但依托中国农机院支持和全国院所协作,山东省农机院将全力筹备这场行业盛会。“明年让我们相聚济南,共绘农机强国蓝图!”郭洪恩向全国同行发出诚挚邀请。
山东省农机院从突破“一粒种”的精密播种,到破解“一头蒜”的机械化难题;从智慧粮仓技术筑牢“齐鲁粮仓”,到产学研融合激活创新动能——山东省农机院正以科技硬实力,书写农业现代化的齐鲁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这支深耕黄淮海的农机科研“铁军”,将继续以创新为犁,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耕耘希望。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