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3团深挖闲置资源、闲置资产价值,积极探索闲置资产有效利用路径,“唤醒”闲置大棚再“生金”,为该团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4月19日,走进133团22连的大棚内,只见成片的育苗盘整齐排列,嫩绿的种苗破土而出,一株株辣椒、西红柿等菜苗长势喜人。
2023年底,22连引进产业能人、种菜能手孟凡坤,他租赁了连里46座闲置大棚发展大棚育苗、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去年,是孟凡坤承包大棚的第一年,就实现了100余万元的收入。
借助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孟凡坤又在这46座大棚培育了西红柿苗、种上了有机芹菜等。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棚是二亩一分地,二亩地的苗能放1万个盘子,一盘收益15元左右,一个棚的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净利润是4至5万元。去年是春天育苗,秋季种菜,育苗结束后,便可种植蔬菜。”
近年来,22连党支部创新思路,按照“招商引资、整合资源、三方合作、平台租赁、利益共享”的方式,整合连队闲置大棚资源,积极同合作社、种菜能手合作,盘活了连里的闲置大棚。2024年,该连大棚实现收益500万元。
22连党支部副书记、连长,石河子市红光镇春色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德保表示:“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后,便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入社进行抱团取暖,大家看到了合作社带来的成果和收益,信心也足了,为连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职工群众的收益也得到有效提高。”
近年来,133团党委按照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的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盘活设施大棚入手,采取依托合作社、把能人请进来等方式,积极探索“订单种植与市场收购”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让该团100余座闲置大棚被盘活“唤醒”。这些大棚不仅育苗,种植反季节蔬菜,还积极培育葡萄、香梨等水果,实现了大棚四季都见绿,都有收益。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