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季度农机市场综述
市场整体态势。2025年一季度农机市场延续了上一年的部分特征,整体情况不容乐观。2024年农机市场整体萧条,这种悲观预期传递到了2025年上半年。而且2024年上半年是农机行业去库存的重要时期,很多产品滞留在经销商处,经销商因现金流紧张,进货能力受限,这也对2025年一季度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产品表现差异。根据最新数据,2025年一季度轮式拖拉机的销量为20258台,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滑了69.96%。这一趋势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相符,其中小、中型轮式拖拉机产量下降,特别是小型拖拉机下滑幅度高达33.3%。其中,200 马力以上大轮拖产品保持增长态势,动力换挡产品销量创造新高,这表明市场对高端、高效的大中拖产品需求持续升温,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和操作的便捷性。
下滑明显的产品。玉米生产机械和青贮收获机械在一季度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国内玉米价格下滑厉害,一些地方已降至一斤八九角钱的低水平,这继续影响玉米收获机、玉米秸秆打捆机等相关产品市场。拖拉机、喷药机等产品在2024年下滑明显,在2025年一季度仍受影响。
表现平稳或反弹的产品。2024年小麦收割机、插秧机市场总体比较平稳,水稻收割机市场反弹较大,这些产品在2025年一季度延续相对平稳的态势。小麦收市场实现销量近 1 万台,10-12 公斤喂入量小麦收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纵轴流产品成为市场发展的支撑力量。这一数据反映出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用户对小麦收获机械的作业效率有了更高要求,大喂入量的小麦收更能满足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
市场环境因素。国际形势。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二次正式登台后,中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受美高关税影响,我国采购更多农产品,如大豆和玉米。这会冲击国内粮食市场,影响国内主产区农民种植结构调整,进而对不同农机产品需求产生影响。不过,若俄乌冲突结束,乌克兰作为农业大国对农业机械需求增加,我国具有价格和质量优势的农机企业有开拓市场的机会。
国内经济形势。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压力仍然很大,房地产影响多个产业,消费乏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增速放缓,不利于农机市场消费。
政策因素。目前国内农机市场是补贴政策主导,新一轮购机补贴政策市场引导性明显,对于坚持产品与技术驱动、规划布局较早的企业是机会,如在动力换挡领域布局较早的企业在大中拖行业占据优势。但部分企业可能因别的企业占先机而面临挑战。
二、二季度农机市场预测
整体趋势。从市场去库存化程度、农产品价格、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走势以及特朗普上台后对华举措等因素综合分析,2025年农机市场的重要观察点在于下半年。二季度作为上半年的后半段,市场整体大幅好转的可能性较小,但部分产品可能会有一定变化。
不同产品预测。畜牧机械。农产品中的畜牧产品低迷已两年多,价格下滑到足够低,有反弹需求。近期肉牛行情已有所回升,国际畜牧产品牛市行情有望传导至国内,牛肉价格有望企稳回升甚至进入新一轮牛市。所以二季度畜牧机械有一定的上升预期。
拖拉机。预计大中马力拖拉机在二季度还会继续上涨,特别是200马力以上由于对动力换挡产品补贴政策的拉动,将延续上涨行情。
玉米相关机械。若国内继续加大美国玉米进口,对玉米播种与收获机企业不利,二季度玉米生产机械和青贮收获机械市场仍难以有较大起色。
其他产品。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对智能化、节能环保等特性的农机产品需求逐渐增加,传统农机面临升级换代需求。若企业能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在二季度可能获得一定市场份额。
政策影响。中央财政补贴总额2025年大概率不会减少,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中央首次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农机购置与运用补贴政策带来稳定预期。若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可能会在二季度刺激部分农机产品的销售。
三、多方给力稳定市场
为稳市场,企业一要要做好服务的前期准备工作。企业应提前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合理布局服务网点,确保在用户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响应和解决。同时,要储备充足的零部件,避免因配件短缺导致维修延误。加强服务团队的建设,实施服务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胜任各类服务维修工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
二是应在产品销售前或销售初期,组织专业的培训团队,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产品的操作技能,还应涵盖日常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查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现场演示、理论讲解和作业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用户能够熟练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三是要通过多种渠道对产品进行宣传,突出产品的品质和优势。可以利用行业展会、专业媒体、网络平台等进行广告投放和品牌推广,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企业的产品。宣传内容应真实、客观,不仅要展示产品的性能和特点,还要强调企业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和对用户服务的承诺。持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吸引更多的潜在、意向用户。
四是重视新兴市场开拓。浙江农机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如非洲市场,受美高关税冲击有限。因此建议企业应具备全球视野,主动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趋势,积极参加国际展会、开展海外巡展等活动,加强与海外客户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
用足政策与平台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关平台的建设为浙江农机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企业应积极关注政策动态,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和扶持措施,同时借助各类出海平台,解决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的难题,如建立海外仓、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等。 高瞻远瞩应对潜在挑战。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增加,部分企业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例如浙江长旭工贸有限公司出货速度快,国内工厂生产速度远赶不上非洲客商下单的手速。企业可以通过寻求融资、扩大生产规模、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提升产能,也可以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产能共享。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