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天津市静海区的大邱庄镇,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辉煌的钢管产业历史。作为“中国焊管第一乡”,这里曾见证中国钢铁工业的史诗篇章。然而,当工业文明的齿轮与乡村振兴的钟摆相遇,大邱庄镇将镇村发展刻度重新校准,找到了乡村社会事业发展满足百姓幸福度的“新算法”。
“近年来,大邱庄镇保持产业稳健前行的同时,更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尤其在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天津市静海区政协副主席、大邱庄镇党委书记李胜利表示。
清晨,阳光斑驳地照在大邱庄文化广场上,津海街村的村民们或打太极拳,或踢毽子、快走,天津人特有的松弛感迎面扑来。
“我们就是要给老人打造一个‘快乐窝’。”津海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伟介绍,近年来,大邱庄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以津海街村为试点,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文化生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贴心服务,努力营造老年友好型社区。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把村民实际需求放心上,为他们争取更多生活福利。”张延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在津海街村,他带领村民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险100%全覆盖,并为大病住院的村民提供二次报销50%的福利。在此基础上,村里还为老年人购买重大疾病险和家庭财产险,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等服务。
张延伟介绍:“我们村域面积大,有三个卫生所,他们可以为社区居民免费定期体检,如果需要,村里还负责帮居民协调医院等医疗资源。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了90%。”此外,社区还成立了“街内帮扶基金”,由党员和企业每年自发捐赠,为因病、因残等导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
为做好老龄工作,津海街村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每逢传统佳节,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走访慰问高龄、贫困、失能老年人及老党员、老红军,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物资。此外,村里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宣讲党的政策和关爱措施,为他们送去温暖。
津海街村的探索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津海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位老年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乐趣。这里开设了阅览室、道德大讲堂、文化活动室、书画展厅等,村里还组建了老年太极队、舞蹈队和书画志愿服务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津海街村专门开设了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教老年人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津海街村办公室主任张同昌说:“现在很多老人都学会了外出扫场所码、拍照、发朋友圈以及视频聊天,连买菜都使用手机扫码付钱。”
放眼整个大邱庄镇,近年来,全镇持续开展助老服务,每年发放居家养老补贴和60岁以上老年人保险70余万元,并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李胜利表示,2025年大邱庄镇将持续增进百姓民生福祉,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危、困、病、残群体的救助力度,全年发放各类补贴不低于1000万元。同时,开展文化进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和“零公里”文化讲堂,打造“艰苦创业”“为民服务”“乡村振兴”等特色阵地,生动讲述大邱庄的故事。(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