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新闻网农机人的专属领地
全国
扫码关注微信
您好,请 登录 注册
下载手机端

当前城市已切换为

90后“农机小诸葛”是怎样炼成的?

分享至

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广袤的田野间,20余人先后驾驶“植保无人机”掠过“水敏纸”,精准的雾化轨迹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这场充满科技美感的“空中芭蕾”,正是2025年闵行区“植保无人机”和农机驾驶操作员技能竞赛现场,其中一位操控无人机的90后青年格外引人注目。

当天,他报名参加了植保无人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3个项目的技能竞赛,并在农机驾驶操作员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他就是来自上海联跃农机合作社的鞠湖宁,被农户们亲切称为“农机小诸葛”。

从农家子弟到农机专家:一场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出生于江苏农村的鞠湖宁,从小便深知“汗滴禾下土”的艰辛。目睹父辈们年逾花甲仍要背着沉重的喷雾器蹒跚田间,这个心细如发的年轻人暗下决心,要用科技改变祖祖辈辈的耕作方式!

2019年,当同龄人争相涌入城市写字楼时,这位农校毕业生却毅然扎根田间,在农机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田野实验室”。

面对父母“跳出农门又回来”的不解,鞠湖宁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五年间,他白天在农机库里拆装研究,夜晚挑灯苦读技术手册,硬是啃下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更斩获农作物植保员、农机修理工三级证书、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证。油污斑驳的工作服上,见证着这个“农机痴”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创新实践:让科技在泥土里生根发芽

“技术不能只躺在证书里,更要变成田里的真章!” 鞠湖宁的农机哲学朴实却充满力量。他率先将植保无人机引入闵行传统农机作业,创新设计的“低空雾化喷洒法”让每亩农药用量锐减30%,既护住了农户的钱袋子,更守住了绿水青山。当看到老农们放下背了半辈子的喷雾器,仰头望着无人机在云端穿梭时露出的笑容,他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在去年的闵行区农机技能竞赛中,这位最年轻的农机手一举斩获操作员三等奖,更在上海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赛项中获得优胜奖,同时还作为团队成员代表闵行区取得2024年上海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作物植保员赛项团体第三名。荣誉背后,是他对每个螺丝的精细校准、对每寸土地的深情凝视。有农户感慨:“小鞠调试过的农机,作业误差能精确到厘米级,这才是新时代的‘精耕细作’!”

如今,鞠湖宁的身份早已超越普通农机手。作为粮食生产领域的农机技术骨干,他熟练驾驭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大型农机设备,将传统“抢收抢种”的人力密集模式转变为精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确保了粮食的及时收割和储存。他组建的青年农机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操作智能设备。这个曾经不被理解的“农机青年”,如今已成为闵行农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引擎”,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不是面朝黄土的宿命,而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鞠湖宁擦拭着心爱的农机,眼神灼灼如星火。在他身后,5G物联网监测站巍然矗立,无人驾驶插秧机徐徐前行,勾勒出一幅科技与农耕交融的现代田园画卷。这位90后新农人用双手证明:当古老的土地遇上青春的创造力,希望的田野永远年轻。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众智 点评
众智:

详细点评 精简点评

发表评论

发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

阅读下一篇

湖北“三驾马车”协同发力 农机装备迭代升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农机化信息网
8453 文章数
往期回顾 全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周榜
  • 月榜
众智 返回 首页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