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奇是家人喜欢的一个品牌,此前常给小孩子买该品牌的鞋,可前不久却遇到一次非常糟糕的购买体验:4月4号,去北京一商场花了399元给孩子买了一双运动鞋,可才穿了不到一个月,两只鞋就都坏了——鞋头与鞋帮联结处磨出了两个洞。心生懊恼的同时,也对该品牌大失所望。无论去商场退货、更换,还是去重新购买,都要花费一定的交通成本搭上半天时间。我心里想,以后再不能买这个品牌的运动鞋了。
实际上,这款鞋外观还不错,所以赢得了小孩的喜欢。我猜想,之所以出现这种才穿不到一个月就坏的情况,在于斯凯奇推出的这款儿童鞋之前,肯定没有进行一定时间的质量验证,就匆忙推向了市场。须知,脚趾、脚跖部分连接处,是鞋最容易坏的部分。就像我们收割机产品有三角带等易损处一样,虽然小,但更需引起注意,否则足以导致一台收割机在紧张的“三夏”“三秋”时节停摆,给机主带来不小的损失。
延及我们农机行业,无疑也有很多生产厂家也会犯这个错误,一款新产品还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可靠性验证,就为了抢市场等原因匆忙推向市场,结果消费者买回去以后没多久就出了毛病,既给机手带来损失,也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特别是有的新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使用过程中频出故障,导致企业的成长性极有限。
长期以来,可靠性不高是我国农机产品深为用户诟病、也是掣肘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前年的汉诺威国际农机展期间,就有国内龙头企业出口业务负责人曾对笔者坦言,我国的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很难打入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原因就在于很难满足他们大规模的作业可靠性需求。近两年,国内农机市场遭遇下行冲击,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准海外市场,这无疑是值得鼓励的积极现象,不过这对于我国农机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也是极大的挑战。
作为一名中国人,笔者特别担心我国农机企业把“内卷”烧向国外。有的企业在趋利的本性下,因价格战等原因,在产品质量方面作出一定程度的牺牲,不仅导致自身品牌后续在当地市场难以做大做强,更由此损害我国农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整体形象。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谨防因为“一粒耗子屎损害一锅汤”的极端现象。过去我国的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曾一度占领市场先机,后却因质量与本地化服务不及日本品牌而导致整体退出,这给我们的农机企业出海之路提供了前车之鉴。
此次买鞋带来的另外一个启示是,我们的农机企业要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一家企业可能推出某个批次的产品可靠性比较高,领导抓一抓、员工一重视产品质量就好了。然而,质量意识有时一松懈,产品质量可能就会出大问题,如对某个批次的上游厂家原材料没有严格进货程序,或新招的员工因为手艺不精、没经过严格的质量培训就匆忙上岗,又或有员工没有严格按工序或章程进行装配与检测,生产出来的某个批次的产品质量就不合格。因此,对于农机制造企业来说,要时刻紧绷产品质量的弦。
第三个启示是我们不能仅重视产品外观,而忽视其内在质量。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同样重要,也可说内在质量更重要。所谓最好的服务是不要服务。衣服鞋袜作为基本的消费品,也不需要什么使用中的售后服务,即使后来商场给退货了,但耽误的工夫还是耽误了,对于现代社会繁忙的人们来说,最耽误不起的就是时间成本。要不,周末在家可以歇半天。若是对于我们农业机械这类生产资料,用户买回去后不仅仅是消费,还要靠这个赚钱,因此消费者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更远甚于一般消费品。
显然,用户购买农业机械这类生产工具,不仅仅是为了图好看,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价值。企业外观质量好,无疑易于打动初次购买者、使其产生较好的初始印象,但本质上,用户更看重农机使用期间给用户带来的故障率小、省成本、效率高、挣钱快、服务优等因素,亦即后期使用期间产品质量、厂家提供的服务质量所提供的情绪价值。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综合用户体验更重要。我们农机企业如果把着力点只放在外观上,产品买回去后用几次就出毛病,显然难以赢得用户的持久青睐,难以获得较高的复购率。
实际上,笔者这次购买的斯凯奇是服装领域一个比较大的品牌。据报道,斯凯奇2024年的销售额几近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0亿元)。作为斯凯奇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今年斯凯奇在中国表现不佳,在刚过去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下滑16%。巧合的是,近几天,不少国内媒体都发布了斯凯奇退市的消息。业绩下滑、公司退市,这或许又不是巧合。
诚然,不论大品牌、小品牌,如果对质量管理松懈,都会给品牌形象造成损害。用户受伤过一次,下次就可能望而却步,引发很长时间的负面品牌记忆。我们的农机企业不可不察。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