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管理这块农田仅需要手机看一遍,无人机再飞一遍,作物长势情况就能掌握大概。”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持续总结传统农田管理弊端,通过建设田间农情管理设施提升地面智能化、自主化数据采集能力,引入新型巡田无人机飞行采集,强化作物长势、农田情况等资料掌握水平,综合提升了农业管护阶段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进一步解决了人工管护的“效率低”“质量差”“人工量大”等短板,近年来走出一条“空地”一体,数据互联,破解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密码”的新路子。
在万业兴管理区,示范田内已完成泡田整地,正等待工厂化育秧基地的秧苗到位进行插秧作业。在地头显眼处,一组新安装的田间农情管理设施引来了不少种植户的围观,对于这些新型农业设施带来的农业生产“变革”,种植户们总有着十足的兴趣。
“张叔,以后您这块地就不用来回跑,天天悬着心了。只要安装软件,打开手机,在家足不出户,天气、虫情、各个池子水位情况就能随时掌握了。”技术人员李想在去年冬季已经将这套设备的使用、调试学得清楚,用得明白。
“这些新型农业设备的使用,虽然仍处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但实际上也展示了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李想话说得严谨,这一套设备目前仅能覆盖他管理地块的农情采集,距离全域监控还需要时间沉淀,但早几年刚刚上班时,他每天需要最少8小时才能走遍这些地块。“现在我每天打开手机看一眼,再到重点地块走一圈,2小时~3小时,就能完成巡田工作。”他话语间透露着轻松,而这正是新型农业科技的应用为农业管理人员带来的“底气”。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农机新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