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青岛三山集团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组织沉浸式职业体验活动,学院师生代表二十余人走进企业,通过实地考察、高管对话、校友座谈等形式,开启"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朱蕾携辅导员团队,带领涵盖英语、俄语、法语、日语等专业的学生,深度参与此次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行业解码与能力重构
在智能化生产园区的参访中,外贸中心总监代云霞以产品全流程为案例,揭秘国际贸易人才的"黄金三角"能力模型:在语言优势基础上,需构建产品技术解析的专家思维、全球市场研判的商业嗅觉、跨文化场域的沟通智慧。人力资源总监孙小甜则通过"选育用留"四维体系,全景展示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特别强调数字化时代"语言+产业"复合背景的竞争优势。
【校友成长启示录】企业特别策划"三山人成长故事"环节,三位外贸精英的职业进阶故事引发热烈反响。集团运营总裁徐宗艳(山大英语系校友)以亲身经历诠释“破解成长”,演绎从基层岗位到管理层的蜕变历程,提出"职业三原色"发展理念:保持持续学习的热忱,锻造产业思维的深度,坚守长期主义的信念。其分享的企业在创始人项桂峰(同为山大校友)引领下,坚持"多元布局、稳健发展"的战略路径,为学子们勾勒出实体经济企业的成长图谱。
认知突破与规划重塑
参访过程中,"产业翻译官""海外市场架构师"等新兴岗位刷新了师生认知。"以往认为语言专业局限于教育或翻译领域,没想到在国际商务、跨境运营等方向有如此大的施展空间。"俄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张晓萌感慨道。学院带队教师朱蕾指出,此次活动实现了人才培养观念的三个转变:从单一语言训练转向复合能力塑造,从封闭式教学转向开放式培养,从就业导向转为价值创造导向。
作为山东大学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三山集团将构建"三维赋能"体系:开设跨境贸易实战工作坊,建立双导师制实习机制,提供海外业务岗前特训,助力学子完成从课堂知识到产业应用的转化。企业期待更多外语人才加入"中国智造出海计划",通过语言优势嫁接产业资源,在国际商务、技术传播、文化对接等领域成长为新时代的"产业外交官"。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