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自营式电商)老板刘强东亲自在北京送外卖火了。
但是,这并不是个例!
海底捞(火锅连锁)老板张勇,常在门店扮服务员,帮顾客照看孩子。
胖东来(商超连锁)老板于东来经常会在超市观察顾客购物,调整货物摆放位置,只为让大家购物方便。
名创优品(年轻人购物)的老板叶国富,常去店里和顾客聊天,了解大家对产品的喜好和想法。
西贝集团(餐饮连锁)的老板贾国龙时常会到门店听取顾客反馈,时常亲自下厨。
这样的企业家不在少数。
不管是何种身价,事务多么繁忙,很多成功者都愿意深入一线,感知最直接的市场信息,以实际行动践行“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的至理警言。
这种做法对农机行业同样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作为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关键产业领域,农机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对市场需求、用户痛点、技术趋势等的精准把握。
大家都清楚,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的难度一点也不比汽车、装载机等产品小,因为农机产品的作业环境、功能需求、高负荷负载、部件配合等因素更加多样化。比如东北的低温气候、新疆的风沙、南方水田的泥泞等作业环境,加之农时紧迫,必须进行抢耕、抢种、抢收等农业特性,不同农机产品的不同作业用途对可靠性、功能性等要求更高,决定了农机装备研发必须同时攻克农业工程、智能控制、环境生态工程等跨学科难题,复合要求也就更高。
农机装备产品绝对比例的应用场景在田间地头,农机从业者必须了土地、农作物、农户等打交道,从产品工业设计、技术研发、精益制造、实验验证到推广应用、市场普及等全过程,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一线调研,可以断言,不躬身入局,不到田间地头、不听取价值链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持续改进与完善,你的产品就不可能好用!
在农机行业呆得久了就会发现,国内2000余家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民营企业占据了绝对比重。据不完全统计,众多民营农机企业中,最容易成功的企业老板多出自两个领域,一个是从事技术研究,另一个则是从事制造工作。换句话说,老板懂产品、懂技术,这样的农机企业最容易成功!
我认识一位拖拉机制造企业的老板,10多年来,他最喜欢穿的鞋子永远是旅游鞋,在工厂里最常见的着装就是工作服,大部分工作时间呆在车间生产现场和技术中心,并且每年春季、秋季至少2个月巡回在用户作业现场和市场销售一线,调研产品表现,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迅速实施产品升级。大家都说他不象老板,更象个技术员。
多年来,这家企业的产品可靠性独树一帜,经营业绩逐年增长,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究其成功诀窍,除了企业管理规范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老板能够真正关注产品、关注市场、关注用户,能够实实在在进行一线调研,并迅速行动改善、改进。
再举个案例,农用无人飞机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也已经开始出现内卷的味道。其中,极飞科技发展迅速,其有一个成功的创新案例,就是多年前基于新疆棉田调研,推出可避障的农业无人机,解决传统产品地头转弯损耗问题,一举赢得了用户和市场认可,赢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对农机行业而言,实地调研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法则,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调研,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真正推动农机适配农艺、技术匹配需求。
再具体说,农机产品研发,不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不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再好的理论不一定能够转化成好的产品;农机制造,不实施调研,就不能够完全掌握产品从产出到使用的问题点,不多方调研竞品情况,就不能够完全发现新的材料、新部件或者新技术、新工艺;农机销售,不多方进行实地调研并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就一定不会实现良好的销售业绩;农机服务,再先进、再智能的遥控指挥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更综合一点,企业经营者不到现场,只听汇报、查资料,一定不会作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决策。
农机行业的发言权与话语权,永远属于那些脚底沾泥、手上沾油的人。

小程序扫码观看
更多农机资讯尽在农机一键查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农机新闻网立场。 本文为分享行业信息所用,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